初涉人世的小寶寶對話是一門微妙的藝術。寶寶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護的,有時您的無心之語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 最讓寶寶沒安全感的4句話
⋯⋯
◎ 『再不聽話打你了!』
情景再現:
超市裡,西西不停地要這要那,爸爸不許,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覺得很沒面子,便揚起手來嚇唬西西:『再不聽話打你了!』西西不但沒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厲害。
專家分析:
有時候,孩子的表現確實令父母很生氣,氣憤至極的父母經常在動手前警告:再不聽話我要打人了。
這一類空洞的話,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恐嚇還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反而會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
孩子做出種種挑釁的行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會在內心裡說:你雖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氣了,我感到滿足。如果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麼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
◎ 『媽媽不要你了!』
情景再現:
寶寶在飯桌上不肯好好吃飯,媽媽教訓了她兩句,寶寶故意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媽媽拍了她兩下,還大聲喝斥寶寶:『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專家分析:
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復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 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假裝遺棄孩子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傷害,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對父母的強烈依戀關系會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會有一種安全感做支持。
如果假裝遺棄孩子,那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
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等表現。
◎『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
情景再現:
歡歡問媽媽:『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呀?』歡歡媽手頭上正忙,沒空跟小歡歡慢慢解釋,便說:『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歡歡媽小時候,她媽媽也是這麼跟她說的。歡歡聽後黯然地坐在角落裡一聲不吭。
專家分析:
兒童到了一定年齡便會提出『我從哪裡來的』之類的問題。長期以來,『你是撿來的』幾乎成了家長們的『統一答案』。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系產生隔閡,部分孩子因為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而整天悶悶不樂。
孩子的提問反映出其漸漸長大,自我意識強了,也開始對生命的來源產生好奇,父母應該用生動而科學的回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我說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現:
小丁睡覺前還吵著要吃糖,磨了很久還不肯睡覺。媽媽只好搬出爸爸來說服小丁。爸爸嚴厲地說:『睡覺前不許吃糖,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專家分析:
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於家長頭腦中的『子從父』的傳統觀念。
這不僅會影響親子關系的建立,導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商能力的發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長不能輕視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應該把他們當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 10招幫寶寶重塑安全感
其實,爸媽也不必對自己日常的言行太過焦慮,是的,也許您一時心急,說出了傷害寶寶的話,但是這些偶爾的過失是可以通過一些措施去彌補的,關鍵在於家長 有沒有保護孩子感受的意識。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對孩子日後成長及發育都有著重大影響,必須從小開始用心培養。
既然安全感對於孩子心理發展如此重要,那需要從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養呢?在此給家長提出10大妙招,相信對建立寶寶的安全感會有很大幫助。
第1招 維持和諧的家庭氣氛
當孩子經常處於父母言語不合或是肢體衝突的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纔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 我?由於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裡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後者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後心中將會有扭曲的價值觀。
因此,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第2招 經常且規律的親情陪伴
現在有許多俗稱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將孩子托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
而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第3招 擁有穩定的經濟基礎
這裡指的並非是生長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長有能力維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讓孩子衣食無虞。現在時常有父母因為撫育孩子的難題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 父親甚至因為上戶口不順利而親手摔死了自己的兒子,還稱『將來受苦不如早日解脫』。所以一定要保證穩定的家庭經濟條件。
第4招 故事拉近親子間距離
故事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梁,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從爸爸媽媽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家長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塊區域布置一個聽故事的環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發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時間用來講故事。
一 邊講故事,一邊將孩子摟在懷裡,通過這種語言上的溝通及肢體上的接觸,從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當孩子逐漸長大後,他學會使用的詞匯也愈來愈豐富,此時 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閱讀童書繪本,通過書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夠訓練孩子的口語能力,同時還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環境上的災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說地震、天空中的閃電等,這就是有些孩子對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過大的聲響、突然的驚嚇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不安的來源。
這時父母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或其他音樂、藝術的治療,協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6招 從游戲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游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於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游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昇溫,溝通更加順暢!
第7招 容許孩子哭泣
有時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搶走一顆糖果等,這時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來尋 求一些安慰。不過有些父母卻以訓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薛蘭香園長認為此舉是不可取的,因為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 情緒,協助建立安全感。
第8招 別把應酬帶進家庭
對於3歲 以下的幼兒來說,家中的訪客不宜過多或過於頻繁。除了孩子可能會模仿大人一些不良習慣,例如打麻將、大聲喧嘩之外,同時也會因訪客的到來而擾亂孩子平時規 律的生活作息。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除了公園或是書店之外,盡量不要帶孩子去嘈雜的場所,因為外在環境有太多不可預知的突發狀況,單純而規律的生活環境 及作息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為有利。
第9招 不要將教養責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關系對孩子有著一輩子的影響力,養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保姆或幼兒園等畢竟只能提供協助,根本無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長的觀念就不是特別科學,他們讓為既然已經付錢給幼兒園或學校,那麼老師就應該負起所有的教養責任。
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的話,那麼孩子回到家中一樣會受到不良影響,同時也無從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10招 分階段排除不安因素
造成孩子不安的因素可能有很多,親人的離開、吵雜喧鬧的環境等,而怕黑恐怕是最常見的原因,此時家長可以漸進式的方法來排除令孩子不安的因素,例如先在 房中預留一盞小燈,一邊說故事,一邊陪伴孩子入睡,或是放點輕松的音樂給孩子以安慰,以徐徐漸進的方式來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培養起健全、足夠的安全感,那麼成年後心理上的缺陷將可能無法完全修復。其實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簡單,只要爸爸媽媽付出全心 全意的愛,再加上一個單純且規律的生活環境,那麼在無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擁有一個充滿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寶寶。
◆ 最讓寶寶沒安全感的4句話
⋯⋯
◎ 『再不聽話打你了!』
情景再現:
超市裡,西西不停地要這要那,爸爸不許,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覺得很沒面子,便揚起手來嚇唬西西:『再不聽話打你了!』西西不但沒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厲害。
專家分析:
有時候,孩子的表現確實令父母很生氣,氣憤至極的父母經常在動手前警告:再不聽話我要打人了。
這一類空洞的話,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恐嚇還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反而會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
孩子做出種種挑釁的行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會在內心裡說:你雖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氣了,我感到滿足。如果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麼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
◎ 『媽媽不要你了!』
情景再現:
寶寶在飯桌上不肯好好吃飯,媽媽教訓了她兩句,寶寶故意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媽媽拍了她兩下,還大聲喝斥寶寶:『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專家分析:
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復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 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假裝遺棄孩子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傷害,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對父母的強烈依戀關系會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會有一種安全感做支持。
如果假裝遺棄孩子,那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
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等表現。
◎『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
情景再現:
歡歡問媽媽:『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呀?』歡歡媽手頭上正忙,沒空跟小歡歡慢慢解釋,便說:『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歡歡媽小時候,她媽媽也是這麼跟她說的。歡歡聽後黯然地坐在角落裡一聲不吭。
專家分析:
兒童到了一定年齡便會提出『我從哪裡來的』之類的問題。長期以來,『你是撿來的』幾乎成了家長們的『統一答案』。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系產生隔閡,部分孩子因為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而整天悶悶不樂。
孩子的提問反映出其漸漸長大,自我意識強了,也開始對生命的來源產生好奇,父母應該用生動而科學的回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我說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現:
小丁睡覺前還吵著要吃糖,磨了很久還不肯睡覺。媽媽只好搬出爸爸來說服小丁。爸爸嚴厲地說:『睡覺前不許吃糖,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專家分析:
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於家長頭腦中的『子從父』的傳統觀念。
這不僅會影響親子關系的建立,導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商能力的發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長不能輕視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應該把他們當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 10招幫寶寶重塑安全感
其實,爸媽也不必對自己日常的言行太過焦慮,是的,也許您一時心急,說出了傷害寶寶的話,但是這些偶爾的過失是可以通過一些措施去彌補的,關鍵在於家長 有沒有保護孩子感受的意識。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對孩子日後成長及發育都有著重大影響,必須從小開始用心培養。
既然安全感對於孩子心理發展如此重要,那需要從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養呢?在此給家長提出10大妙招,相信對建立寶寶的安全感會有很大幫助。
第1招 維持和諧的家庭氣氛
當孩子經常處於父母言語不合或是肢體衝突的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纔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 我?由於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裡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後者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後心中將會有扭曲的價值觀。
因此,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第2招 經常且規律的親情陪伴
現在有許多俗稱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將孩子托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
而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第3招 擁有穩定的經濟基礎
這裡指的並非是生長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長有能力維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讓孩子衣食無虞。現在時常有父母因為撫育孩子的難題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 父親甚至因為上戶口不順利而親手摔死了自己的兒子,還稱『將來受苦不如早日解脫』。所以一定要保證穩定的家庭經濟條件。
第4招 故事拉近親子間距離
故事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梁,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從爸爸媽媽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家長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塊區域布置一個聽故事的環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發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時間用來講故事。
一 邊講故事,一邊將孩子摟在懷裡,通過這種語言上的溝通及肢體上的接觸,從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當孩子逐漸長大後,他學會使用的詞匯也愈來愈豐富,此時 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閱讀童書繪本,通過書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夠訓練孩子的口語能力,同時還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環境上的災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說地震、天空中的閃電等,這就是有些孩子對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過大的聲響、突然的驚嚇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不安的來源。
這時父母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或其他音樂、藝術的治療,協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6招 從游戲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游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於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游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昇溫,溝通更加順暢!
第7招 容許孩子哭泣
有時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搶走一顆糖果等,這時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來尋 求一些安慰。不過有些父母卻以訓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薛蘭香園長認為此舉是不可取的,因為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 情緒,協助建立安全感。
第8招 別把應酬帶進家庭
對於3歲 以下的幼兒來說,家中的訪客不宜過多或過於頻繁。除了孩子可能會模仿大人一些不良習慣,例如打麻將、大聲喧嘩之外,同時也會因訪客的到來而擾亂孩子平時規 律的生活作息。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除了公園或是書店之外,盡量不要帶孩子去嘈雜的場所,因為外在環境有太多不可預知的突發狀況,單純而規律的生活環境 及作息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為有利。
第9招 不要將教養責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關系對孩子有著一輩子的影響力,養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保姆或幼兒園等畢竟只能提供協助,根本無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長的觀念就不是特別科學,他們讓為既然已經付錢給幼兒園或學校,那麼老師就應該負起所有的教養責任。
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的話,那麼孩子回到家中一樣會受到不良影響,同時也無從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10招 分階段排除不安因素
造成孩子不安的因素可能有很多,親人的離開、吵雜喧鬧的環境等,而怕黑恐怕是最常見的原因,此時家長可以漸進式的方法來排除令孩子不安的因素,例如先在 房中預留一盞小燈,一邊說故事,一邊陪伴孩子入睡,或是放點輕松的音樂給孩子以安慰,以徐徐漸進的方式來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培養起健全、足夠的安全感,那麼成年後心理上的缺陷將可能無法完全修復。其實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簡單,只要爸爸媽媽付出全心 全意的愛,再加上一個單純且規律的生活環境,那麼在無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擁有一個充滿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寶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