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學者詢問Nina,為什麼做出來的手工皂會散掉....


這個部份...Nina做初學者時也有這方面的經驗...


就像這張圖一樣..



 


這個部份有二個可能性,1.有可能是皂化不完全,2.保溫不夠.


以皂化不完全的角度來看.


也就是有可能你在打皂時,溫度不夠,然後未打到真正TRACE,然後因為手很酸就入模.


而在這種狀況之下,會變成二種情況.


1.皂體脫模後整個散掉.


2.分成二層,上面一層油,下面感覺上有皂.


如果是遇到1這種狀況,這個還救得回來,


救的方式也不難,就是把皂全都切成小塊,加水,然後隔水加熱把他們溶掉後重新入模,


當然重新入模後也要保溫至少24小時.這樣就可以把皂救回來了.


至於2的狀況,這就不建議救回來了..因為很難再溶合,


所以那一鍋皂就只有當垃圾丟了.


 


而保溫不夠的部份來說,


以Nina初學冷製皂時,都會很想要看看,保溫後會長成什麼樣子..


然後三不五時的就把保溫箱(袋)或棉被等保溫用品打開來看一看..


就是這一個小動作,結果做出來的皂,上面會有一層厚薄不一的白粉狀,


再不然就像這張圖片一樣,皂體整個散掉.


這個就很明顯是失溫所造成的,


所以在保溫期間,千萬千萬記住,不要因為好奇而打開來看.


 


很多人又說,可是我按照書上說的,保溫24小時後脫模切塊,


可是皂還是一樣會有一層白白的..


這個部份,一開始真的讓Nina很頭痛,


一直到最近Nina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降溫太快的結果.


其實,皂保溫24小時後,常常都還是有溫度的,並沒有回到室溫.


如果在這個時候就脫模切塊,雖然是保溫時間夠,但是切塊後外層常常會有白粉.


但是如果讓皂在保溫的情況之下,慢慢的回到室溫,


就算是切塊也都不會出現白粉.


 


簡單一點來說,你今天用保溫瓶帶了一瓶熱水出去,雖然保溫瓶的保溫時間只有8小時,


但8小時後,你的熱水還是一樣是有溫度的,只是溫度會下降一些..


之後要等到熱水全都變冷水,至少要化12小時以上.


 


皂也是一樣的道理,保溫24小時後,皂其實還是有溫度,


而這個溫度至少還需要24小時才會降到和室溫一樣..(Nina遇過最久的花了48小時才降至室溫)


也就是說,要把保溫的時間拉長,而在24小時後,是可以打開來確認一下皂的狀況.


之後再把皂放回保溫的狀態,直到整個溫度都完全的回到室溫才行.


 


這時又會有人說,有的手工皂老師說,等24小時後,就可以先開個小縫,讓溫度降的快一點,


這一招Nina也有試過,


結果就是離小縫較近的皂,很容易出現白粉.


所以是整個封閉降溫的方式,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Nina會發現這個小撇步是因為.....


Nina有一次把保溫中的皂放到忘記,而包在那裡一個星期.


會忘記是因為那塊皂則是INS120左右的皂,如果24小時後就脫模切開,


會因為太軟不好切,所以Nina就想,讓他放久一點,等硬一點再切.


也就是因為這個事件,讓Nina發現了這個很重要的重點.


 


再來,就是在寒流來時,大家想說打乳皂,


因為乳皂不用保溫..


這個又是一個半對半錯的答案.


如果之前有看Nina這個部落格文章的朋友都知道,


乳皂在攝氏10度以上時,不保溫還可以,


但只要低於攝氏10度,一樣會失溫.


所以冬天打乳皂,一樣要注意保溫的問題,


不要只想乳皂會自行發熱,所以不用理他,


只要有這種觀念,那麼就算是乳皂也一樣會失敗的喔!


 


所以大家對於皂的失敗有沒有比較認識多一點了咧..


如果有的話.....


只要有空,可以再來打上一鍋冬天專用的保濕皂.


試試看Nina的這個方法,


或許你也會有不同的感動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