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我載她去購物,煩啊,我還有事要做耶;
哥哥向我借車,心中百般個不願意;
弟弟又打電話來說要繳書籍費,呼,賺錢真辛苦;
家長跑來訴苦著小孩教養問題不想聽;
同事晚上打電話來抱怨心事,真想掛斷;
車子髒了,要洗車;狗狗發臭了,要洗澡…煩啊!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難免心煩氣躁; ⋯⋯
生活的瑣事,日復一日,有時,連動口吃飯都覺得煩,怎麼天天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事。
直到有天到醫院探視因不小心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的朋友,看到昔日生龍活虎,活躍在職場上的大建築商,現在居然只能包著尿布,四肢扭曲變形,鼻孔插著胃管,咽喉處開了一個洞放著一根管子。
到了進食時間,只聽護士說了一聲「吃飯了」就開始用一根大針筒,很快地注入一堆糜狀的食物到朋友的胃管,不消 一兩 分鐘的時間,再聽到護士說:「好了,吃飽了」,朋友無奈地看著我
出事的前一餐,那天我與他同桌,還記得他那時邊吃邊抱怨的情景。
如果當時他知道那是他有生之年最後一次能夠用嘴巴咀嚼食物,用味蕾感受美味,我想,那一餐他一定吃得又香又甜!
出了醫院的大門,回想生活的點滴,告訴自己,要歡歡喜喜的載媽媽購物、借哥哥車子、替弟弟繳書籍費、聽家長傾訴、洗車、洗狗…這些煩人的生活瑣事,也許不再是日復一日」,或許是生命中的最後一次。




珍惜每一次與人、事因緣相聚的時刻,用歡喜心來完成、結緣與布施
人的相處,要有一種觀念,不是修福就是修慧,換言之,就是幫忙與學習。
修福就是幫忙別人,修慧就是學習他人的經驗、優點。



如果發心正確,生活中雖然有煩心的事,只要念頭一轉,就不會覺得是一件苦差事,因為有機會幫助別人,會增長福德,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好處,所以會歡喜布施才對!
或許有人會想,別人的責罵、刁難,很難讓人領教。
如此想也是對,但人生中,有很多是需要忍耐,如果當下能當作是一種學習「忍」,相信「苦」的情況就會改善。因為學習中的人,耐力總是比較大。
要深知,人生要碰到的事情很多,也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只要學會全然接受一切,一切就會變得越好,記得隨時感恩身邊一切人、事、物。



人生中,來幫助你的人,不會在臉上寫著『我是來幫助你的』, 每一次的『發生』,都是上天的邀約。



資料來自 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Q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龜在地上是跑不過兔子,可烏龜在水裡永遠比兔子游得快。
 隱喻:不要放錯自己的位置。



◎一群動物去旅行,最後只有蝸牛回來了,因為蝸牛把家背在身上。
 隱喻:在你眼裡也許是負擔,但在別人那裡可能是他最大的優勢與保障,所以不要輕易的讓人甩掉身上的負擔,你可能會害死人家。



◎烏鴉學老鷹去抓羊,結果被羊毛捲住了爪子,最後被牧羊人活活的摔死了。
 隱喻:不是每一種鳥都叫鷹,認清自己你才能在森林中活下去。⋯⋯




◎有一天螞蟻去和大象比力氣,螞蟻自豪的說自己能舉起比自己重一百多倍的東西,這時大象抖抖了身上的泥,結果卻把螞蟻砸死了。
 隱喻:永遠不要找錯對象,不然會死的很慘。



◎有一隻狼拼命的追羊,每天陪羊吃草,小羊被感動了,答應了和他在一起,那天晚上把狼帶回了羊圈,結果幾百隻羊都被狼咬死了也包括那隻小羊。
 隱喻:不管敵人怎麼偽裝,永遠不要給自己相信他的機會,不然你不但會害死自己還會害死同伴。



◎馬在沙漠裡碰見了駱駝,馬嘲笑駱駝的背說:「嘿,老兄你的背真醜!」駱駝沒有理馬只是繼續趕路。最後駱駝走出了沙漠,馬卻再也沒有出來,看著馬的屍體駱駝笑了。
 隱喻:不要嘲笑別人的外表,不然說不定哪天你就會成為了別人的笑話。



◎有一隻兔子很懶,總是在自己的窩邊吃草,最後被獵人逮住了。
 隱喻:吃窩邊草的時候想想後果,如果你覺得吃的起你就吃,吃不起千萬別吃。



◎森林舉行選美大賽,孔雀第一個報了名覺自己肯定能拿冠軍,結果連初賽都沒過。孔雀很生氣,就去找山羊評委。山羊評委說:「孔雀你開屏雖然美麗,但卻露著屁股!」孔雀很尷尬的離開了。
 隱喻:照鏡子的時候不要光看前面,也看看後面,不然會鬧出很多笑話。



◎夏天非常熱,斑馬去河邊喝水,正好看見河馬在河裡玩,斑馬就想它能玩為什麼我不能玩啊。斑馬就跳下去玩,可沒一會鱷魚就把牠咬死了。
 隱喻:沒那實力就別玩,因為你輸不起。



◎一隻鴨子看見大雁在天空飛的很自在,覺得自己也沒差什麼怎麼就飛不起來。結果牠跑到懸崖別上縱身一跳,沒撲騰幾下牠就垂直掉下去了,摔了個半身不遂。
 隱喻: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前,不要貿然的去未知的領域嘗試。



◎一隻狗在草原流浪,走了幾天也沒碰見個動物,第五天看見了隻野狗,牠覺得很高興就跑過去打招呼,結果被野狗咬死了。
 隱喻:不要和陌生的人打招呼,尤其在就你們兩個人的時候。



◎一條魚在水邊游來游去,這時牠看見一條水蛭被水沖來沖去,覺得很可憐,就游過去問水蛭有什麼可以幫牠的嗎?水蛭說牠受傷了,問魚能不能把牠背回家,魚欣然的接受了,覺得自己做了次好事。沒等到水蛭的家魚就被牠吸死了。
 隱喻:做好事也得注意自己的安全,不然後悔就來不及了。



◎獅子邀請老虎去山谷捕獵,答應把捕到的獵物一半給牠,老虎想了想就去了。到了山谷獅子就堵住了唯一的退路,把老虎吃了。
 隱喻:和強大的競爭對手合作一定要想好退路。



◎一隻烏龜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時飛來一隻老鷹,烏龜覺得自己有堅硬的殼,老鷹拿牠沒辦法就有恃無恐。結果老鷹一爪子抓起了烏龜,飛到上千米的高空,在飛過一片岩石的時候狠狠的把烏龜摔了下來,烏龜連腸子都摔出來了。
 隱喻:不要對自己過於自信,能收拾你的人比你能想到的多得多。



◎變色龍覺得自己很厲害,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卻被蛇堵住了,結果成了蛇的腹中餐。
 隱喻:沒有人能騙過所有的人,哪怕你偽裝得再好。




資料來自 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Q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有沒有社會交往能力,是孩子以後生存的重要方面,社會交往能力強者更容易走向成功。所以家長要及早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與人和諧相處,學會以下四“不”,先在小朋友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1、不「獨」:
物質上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吃、一起看、一起玩,精神上哪怕是媽媽講的一個故事,都可以鼓勵孩子講給別人聽,也鼓勵別人講給自己聽。從一點一滴入手,培養孩子樂於與人分享的意識和習慣。



2、不「橫」:
寬容是打開廣闊天地的鑰匙。要教孩子學會寬容,對人對事保持平和的心態。每當孩子和人發生不愉快時,不應一味地呵護孩子,要讓孩子首先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錯,同時要多體諒別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告訴孩子與人相處,不能斤斤計較。如果別人犯了錯誤,要善於原諒。當然,真正要想讓孩子具有寬容的心胸,父母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言傳。




3、不「譏」:
譏諷嘲笑是人際關係中的一把利刃,不光自己不要使用它,還要善於化解別人的譏諷。有些孩子一遭到別人的譏諷,要麼是反唇相譏,要麼嫉恨在心。這樣的孩子肯定是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相反,若能樂觀看待學習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能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別人的嘲笑,最終會贏得更多的朋友。



4、不違背原則:
堅持原則的有力武器是敢於拒絕。對成年人來說,拒絕別人都是很困難的事情,何況孩子。但是,有些事情卻是必須要說“不”的,身為父母,應該早早教會孩子怎樣拒絕。首先教會孩子哪些事情要拒絕:違背原則的事情,要拒絕;自己不願幹且無意義的事情,要拒絕;僅僅為了維護友情,對自己有害的事情,要拒絕。一切違背了做人原則的事情都堅決不做。不用擔心別人說你不給“面子”。朋友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而不是完全放棄自己的追求,一味去迎合另一方的好惡。所以,學會拒絕,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它幫助你鑒別真正的朋友,保持友誼的本色,維持你的社交圈子的純潔性。



 


資料來自 facebook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Q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當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女的會越來越愛男的,男的越來越隨便。男的會說女老是胡思亂想,女的就說男已經變了不像以前那麼寵她......其實大家都沒變,只是時間變了,因為彼此關係變親密了,習慣對方,所以不會再像熱戀那樣,所以女的會胡想,無論如何請不要對愛情偷懶,否則只有平淡.然後矛盾爭吵再到分手。




2.在你想要放棄的那一刻,想想為什麼當初堅持走到了這裡 。




3.兩個人吵架,先說對不起的人並不是認輸了,並不是原諒了。他只是比對方,更珍惜這份感情。  




4.愛,從來就是一件千回百轉的事。不曾被離棄,不曾受傷害,怎懂得愛人?愛,原來是一種經歷,但願人長久。




5.我也想有個人對我這麼好,我除了我愛你比你愛我多以外,我沒有任何條件優越過你。





6.這一生最重要的三個日子:世界上有你的那天,世界上有我的那天,“我” 和 “你”成為 “我們”的那一天。




7.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好好經營你們的愛情,千萬別讓細節打敗了愛情,別以為所有人都會在原地等你,也許你一個轉身,曾經相擁的人,就真的成為陌路了!



8.維持愛情最好的方法便是:吵吵架'都鬥嘴'然後在和好'因為每一次的爭吵與每一次的和好都是增進感情的!經常吵架的人往往就算能夠白頭偕老的人!





說的真好

活到現在,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




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詮釋了不堪一擊的愛情。




現實告訴我們說:有什麼別有事;沒什麼別沒錢;動什麼別動情。




愛情就像沙漏,心滿了,腦子就空了!




人生煩惱就12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離開




終於知道吃 奧利奧 為什麼要先“舔一舔”了,因為那樣就沒人搶了。




西遊記告訴我們,凡是有後臺的妖精都被接走了,沒後臺的都被一棒打死了




中國幾千年解決不了的重男輕女問題,竟然讓房地產解決了!




女人沒魅力才覺得男人花心,男人沒實力才覺得女人現實。




慢慢的,長大了,卻感覺變沉默了,懂得多了,卻不快樂了。大家都是這樣的麼?




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明明不是陌生人,卻裝旳比陌生人還陌生。




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




不要拿過去的記憶,來折磨現在的自己。




在人之上要看得起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




跟自己說聲 對不起,這些年一直沒學會愛自己。




我很想告訴你,我好想你,可是我怕得到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哦"字




女人,不需要傾國傾城,只需要一個男人為她傾盡一生。




在乎才會亂想,不在乎連想都不會想。




表面都是心連心,背後都在玩腦筋。




資料來自 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Q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八隻狐狸,十八種心態!



由一個古老的故事開頭:在一位農夫的果園裡,紫紅色的葡萄掛滿了枝頭,令人垂涎欲滴,當然,這種美味也逃不過安營紮寨在附近的狐狸們,牠們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發現葡萄架要遠遠高出牠的身高。牠站在下面想了想,不願就此放棄難得的機會,想了一會兒,牠發現了葡萄園旁邊的梯子,回想農夫曾經用過它。因此,牠也學著農夫的樣子爬上去,順利地摘到了葡萄。
(這隻狐狸採用的就是問題解決方式,牠直接面對問題,沒有逃避,最後解決了問題。)



第二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也發現以牠的個頭這一輩子是無法吃到葡萄了。因此,牠心裡想,這個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難受,還不如不吃。於是,牠心情愉快地離開了。
(這隻狐狸運用的是心理學當中經常提到的“酸葡萄效應”,也可以稱為文飾作用或合理化解釋,即以能夠滿足個人需要的理由來解釋不能實現自我目標的現象。)⋯⋯




第三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剛剛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動。牠看到高高的葡萄架並沒有氣餒,牠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夠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撐著牠,可是事與願違,牠跳得越來越低,最後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獻身做了肥料。
(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為“固執”即反復重複某種無效的行為,有時我們也稱它為強迫症。它說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決問題,要看看自己的能力,和當時的環境等多種因素。



第四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願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駡,撕咬自己能夠得到的藤,正巧被農夫發現,一鐵鍬把牠拍死了。
(這隻狐狸的行為我們稱它為“攻擊”這是一種不可取的應對方式,於人於己都是有害無利的。)



第五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顯得如此渺小,便傷心地哭起來了。牠傷心為什麼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樣,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嗎?牠傷心為什麼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為能吃到,沒想到是這種結果。
(這隻狐狸的表現我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倒退”,即個體在遇到挫折時,從人格發展的較高階段退到了人格發展的較低階段。)



第六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仰望著葡萄架,心想,即然我吃不到葡萄,別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這樣的話,我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樣。
(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中稱之為“投射”,即把自己的願望與動機歸於他人,斷言他人有此動機和願望,這些東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



第七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牠在想為什麼我吃不到呢?我的命運怎麼這麼悲慘啊?想吃個葡萄的願望都滿足不了,這的運氣怎麼這麼差啊?越想牠越鬱悶,最後鬱鬱而終。
(這隻狐狸的情況是“抑鬱症”的表現,即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為特徵的神經性障礙。)



第八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嘗試著跳起來去夠葡萄沒有成功,牠試圖讓自己不再去想葡萄,可是牠抵抗不了,牠還試了一些其他的辦法也沒有見效。牠聽說有別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不好,最後牠一頭撞死在葡萄架下。
(這隻狐狸的下場是由於牠心理不平衡造成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不患無,患不均”的現象。很多有在與別人的時候,因為心理不平衡選擇了不適當的應對方式。)



第九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同樣是夠不到葡萄。牠心想,聽別的狐狸說,檸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即然我吃到葡萄,何不嘗一嘗檸檬呢?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吧?因此,牠心滿意足地離開去尋找檸檬了。
(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替代”,即以一種自己可以達到的方式來代替自己不能滿足的願望。)



第十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看到自己的能力與高高的葡萄架之間的差距認識到以現在的水準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牠決定利用時間給自己充下電,報了一個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採摘葡萄的技術,最後當然是如願以償了。
(這隻狐狸採用的是問題指向應付對策略,牠能夠正確分析自己和問題的關係和性質,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第十一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同樣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牠轉了一下眼睛,把幾個同伴騙了來,然後趁牠們不注意,用鐵鍬將牠們拍昏,將同伴疊起來,踩著同伴的身體,如願以償地吃到了葡萄。
(這隻狐狸雖然最後也解決了問題,但牠是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來解決的,這種應對方式不可取。)



第十二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這是一隻漂亮的狐狸小姐。牠想我一個弱女子無論如何也夠不到葡萄了,我何不利用別人的力量呢?因此,牠找了一個男朋友,這隻狐狸先生借助梯子給了狐狸小姐最好的禮物。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補償原則”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優勢或是別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種方式在一些情境下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第十三隻狐狸來到葡萄架下,牠對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滿,這導致了牠不能嚐到甜美的葡萄,於是牠就怪罪起葡萄藤來。說因為葡萄藤太好高騖遠,爬那麼高,說葡萄的內心其實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漂亮。發洩完後,牠平靜的離開了。
(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稱之為“抵消作用”,即以從事某種象徵性生活動來抵消、抵制一個人的真實感情。)



第十四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發現自己無法吃到自己嚮往已久的葡萄,看到地上落下來已經腐爛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牠輕蔑地看著這些,作嘔吐狀,嘴上說:“真讓人噁心,誰能吃這些東西啊?”
(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反向作用”,即行為與動機安全相反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第十五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即沒有破口大駡,也沒有堅持不懈地往上跳,而是發出了感歎,美好的事物有時候總是離我們那麼遠,這樣有一段距離,讓自己留有一點幻想又有什麼不好的呢?於是牠詩性大發,一本詩集從此誕生了。
(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置換作用”,即用一種精神宣洩去代替另一種精神宣洩。)



第十六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發現想吃葡萄的願望不能實現後,不久便產生了胃痛、消化不良的情況。這隻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飲食的牠,怎麼會在消化系統出現問題?
(這隻狐狸發生的情況,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稱之為“轉化”,亦即將個體心理上的痛苦轉換成軀體上的疾病。)



第十七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發現了同樣的問題。牠嘴一撇,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狐狸中已經有人吃過,誰說只有猴子吃得到果子?狐狸也一樣行!”
(這隻狐狸所表現的言行是一種情緒取向的應對方式,在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稱之為“傍同作用”,即當自我價值低於他人價值時,尋找與自己有關係的來實現自我價值。)



第十八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牠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別的狐狸來了也吃不到葡萄,為什麼我們不學習猴子撈月的合作精神呢?前有猴子撈月,現有狐狸摘葡萄,說不定也會傳為千古佳話呢!於是牠動員了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結果這樣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這隻狐狸採取的是問題取向的應對方式,牠懂得合作的道理,最終的結果是既利於自己,又利於大家。)



資料來自 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Q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